金普新区为大连发展献良策

来源:大连日报发布日期:2017-11-17

    按照市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总体要求,金普新区通过部门牵头课题、深入企业走访、召开座谈会、开展“每名机关干部献一条计策”活动、微信平台发动市民及社会各界献计献策等方式,在全区各个层面积极组织开展建言献策工作。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界群众等万余人参与活动,经分类梳理和汇总整理,现将所征集意见建议的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围绕聚焦“转变思想观念”,建议:一是解放思想从领导做起。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通过身体力行、求实创新,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二是加强学习交流。对标上海找差距,完善干部学习培养机制,可采取挂职锻炼、本岗位强化、单位内轮岗等多种培养方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海学习锻炼,在实践中改进作风,增长才干。三是着眼现实问题,在解放思想中探索改变传统路径的方法和机制。

    围绕聚焦“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建议:一是梳理大连城市发展脉络。认清大连的历史定位和文化底蕴,结合地区不同阶段的不同使命,使城市未来目标呈现战略性、发展性、可续性。二是启动“多规合一”。全方位融入体制机制、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产业布局、民生进程、生态建设等内容,启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创新国际化城市评价体系。以比肩国际、对标先进、与时俱进为原则,重新审视科学设置城市评价体系,发挥好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智库作用,让全市各层面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形成城市未来发展的合力。四是聚焦核心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结合大连现有“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的基础,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战略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取得突破。五是加快推进大连跨海交通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大连城市快速交通体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动自贸区等产业园区发展,加快新区与主城区一体化进程。

    围绕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建议:一是通过奖惩机制增强改革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压实全市干部在思想深处重视改革、思考改革、推进改革的责任。二是通过倒查机制找准体制机制改革的“堵点”和“出路”。根据问题导向找“堵点”,制定问题清单;通过倒查制度找“出路”,明确方向路径,既强调从上而下的政策供给,又强调从下而上的实践反馈,通过加强严而实的手段推动改革深入。三是通过建立联动互享平台用好国家和省赋予的政策。建立全市统一的政策联动互享平台,整合梳理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方面政策红利。四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方式的无缝连接。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有产业的调整优化升级;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职能权限能放尽放,相关制度政策能活尽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等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完善企业自律、行业共治、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围绕市场需求和服务升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

    围绕聚焦“扩大开放”,建议:一是举全市之力支持金普新区,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尽快在金普新区形成一批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使新区在全市乃至全省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突出多种功能优势,加强开放型经济产业发展。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整合,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把各功能区各自的支持性政策向外延伸,探索政策互惠共享的方式方法,形成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开放型经济产业聚集区和创新区,强化“四个中心”建设。三是创新涉外投资机制,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要求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落地;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带动性强、支撑作用大、创新能力强的项目;引导内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等产业,鼓励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形成高度开放的标志性区域;支持企业境外项目投资,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推动高端装备、跨境电子商务、通用航空等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四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面向东北亚和欧美的外向型枢纽城市。坚持以日韩为重点、俄蒙为拓展、欧美为两翼扩大开放领域,建立和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要素水平,探索与日、韩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国际物流枢纽大通道。

    围绕聚焦“创新引领”,建议:一是突出创新科技引领。以更为宽松的政策、更为优越的奖励激发自主创新力,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前沿工程,率先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及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四大工程,重点建设开放式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支撑平台。二是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职能建设;委托专业机构分析考核指标,加快自创区评价体系建设;集约资源重点投放,建立“多区”联动发展机制。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扶持程序,加快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科技金融产业链,通过基金引领创新要素集聚,发挥自创区科技金融引领作用。联合上海张江示范区建立自创区发展智库。完善在政府层面“人、财、物”的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优发展条件,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支持实体产业创新。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储备。充分发挥高校、海归、专家团队创新能力,按照“以用为储,储用结合”原则,加大相关人才“储、用、留、育”,实现创新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围绕聚焦“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建议:一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思想武装干部头脑。二是转变干部观念意识,营造真抓实干、敢闯敢试、勇于作为、清廉高效的工作氛围。三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或“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强化干部实绩考察,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干部管理考核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四是强化干部日常监管,建立干部监督管理负面清单,研究出台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五是建立激励容错机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干部勇于挑大梁、敢于动真碰硬;通过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部工作良好环境。

    围绕聚焦“人才强区”,建议:一是实施全球人才战略,建设国际人才高地。按“全球一流”“全球引进”“全球配置”“全球接轨”思路合全球人才资源,为“人才强市”提供支撑。二是对标先进复制先进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服务。复制上海、深圳关于海外人才引进和人才个税补贴方面经验,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政策保障。在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方面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切实改善居住环境。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增强大连对人才的粘附力。以与大连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推进体系,提升大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软实力”,营造珍惜人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围绕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议:一是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科学分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管办评”制度体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深化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从规划、投入和评价三个方面加大政府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力度;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解决重点医疗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医院物联网发展。三是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人力资源社区平台服务标准化建设和人力资源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婚姻登记处和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民政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复制推广具有地区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海景模式”。

    围绕聚焦“城市精神”,建议:一是以“开放连通”为核心塑造大连城市精神,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二是以“包容和谐”为基本特征塑造大连城市精神,让海纳百川、包容和谐的理念和氛围成为大连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和精神基础。三是以“人文传承”为重要基础塑造大连城市精神,立足国脉传承提炼大连城市精神,为大连未来发展提供强劲精神动力。四是以“秀外慧中”为鲜明标签塑造大连城市精神,用美丽的城市环境和“文明、尚德、大爱”的人文景观,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为大连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