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园区为大连发展献良策

来源:大连日报发布日期:2017-11-20

    在大学习大讨论“我为大连发展献良策”活动中,高新园区紧紧围绕“九个聚焦”和本区确立的“七个重点领域调研”、“五个层面征集意见”、“三个批次培训”、“一个对标上海聚焦张江频道”及先后召开了13家沪连“两栖”企业、15家区内企业、30家在上海创业的大连籍企业家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经梳理分析归纳为41条。

    一、“转变思想观念”方面

    1.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用“五种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委应举办各层次干部培训班,尤其是组织一些面向青年干部的培训,为“未来”“洗脑”。

    2.抓好各级干部对现代科技、管理、法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引导干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尊重企业家在市场经营中的作用,切实树立市场化观念,始终以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

    3.建立干部横向交流任职制度,分批派出干部到上海等地定期挂职锻炼、交流任职;拿出一些重要岗位,聘请上海和其他发达地区干部挂职任职,以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

    二、“城市未来发展目标”方面

    4.在大连新一轮振兴发展过程中,实施聚焦创新驱动战略,做到找准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旗帜、喊出自己的口号。

    5.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积极向国家争取建设大连至烟台海底隧道,提升大连未来发展占位优势。

    6.建议做好功能区重新划分调整,进一步整合产业要素和科技资源,形成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业三大片区的划分,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7.要用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标准制定大连城市发展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市人大立法固定下来,确保执行中的法规性、严肃性,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全面深化改革”方面

    8. 借鉴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做法,根据未来产业发展形势,合理推进市级机构调整改革,组建新的产业发展职能部门。

    9.市级部门应更好发挥顶层设计、承上启下作用,涉及国家产业规划发展方面的政策文件,市一级相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和把握,结合大连实际制定落实措施,由上而下地抓好贯彻落实。

    10、改革行政方式,建立严格的管理和报批制度。

    11.借鉴先进地区做法,率先给自创区和自贸区松绑,在机构编制、干部使用、薪酬待遇等政策方面创新,赋予一定的自主权,尤其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尽快出台先行先试的相关配套政策。

    12.政府部门制定并利用首台(套)等政策,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在本地市场率先推广应用。

    四、“全面扩大开放”方面

    13.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与建设大连航运中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一带一路”研究,做好政策制定、载体建设和具体产业项目规划,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14.加大国际航班航线的开发力度,推进大连东北亚航空枢纽港建设。

    15.发挥固有地缘优势,深耕日本市场,做好韩国市场。

    16.增加国际学校数量,实现国际医院零的突破,打造国际化的配套环境,吸引国际化人才,建设国际化产业。

    17.积极推动在国内外建立大连商会,使天下大连人互联、互通、互助。

    五、“创新引领”方面

    18.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城市各区域创新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为决策部门合理配置区域内的创新资源,科学指导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9.在产业发展定位上,不应面面俱到,而应依托现有企业和高校院所优势创新资源,推动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连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纳入到国家战略布局,并紧盯欧美日前沿,重点聚焦5~7个领域,有所侧重地布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切实扶持做强、做大。

    20.目前,大连传统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偏弱,应进一步加快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21.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产业联盟,更多关心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发展,各级领导考察、调研应多到这些企业,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切实扭转目前我市孵化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外流的现象,加大“加速器”建设力度,在本地中小企业中培养“巨人企业”。

    22.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和鼓励科技中介、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服务。支持高新区等区域建设科技超市。

    23.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突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各级拟上市企业扶持力度,成立天使和风投引导资金。

    24.仿照国内外做法,大连市政府引导设立创业天使基金,通过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财政资金投资容错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帮助初创企业迈过“5年生存期”。

    25.改变知识产权重创造、轻运用、无保护的窘境,借鉴上海经验,建立知识产权融资体制,设立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认可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流通、保管通道。

    六、“人才建设”方面

    26.打造“东北人才特区”,设立分年度的人才引进目标,参照成都、武汉等地做法,全面放开本科生自由落户限制。在留住大连毕业生的基础上,吸引东北籍或有东北情结的一线城市归巢人才回大连发展。

    27.制定人才政策应重点向产业内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稳定和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倾斜。

    28.建立大连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加强人才工作市场化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人才交流中心、社团组织等人才服务载体和平台,简化登记手续,减少政策限制。

    29.加强人才开放力度,引进外资人力资源公司,放开外籍人才数量和年龄等各类限制,在海外产业人才密集地区建立离岸人才基地,密切海外人才联系,吸引海外人才到大连发展。

    七、“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方面

    30.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四个自信”教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31.应把思想解放、作风务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进一步量化组织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把服务对象意见纳入干部考核指标,确实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32.加大对干部专业培训力度,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履职尽责的本领。

    33.不断完善和推进绩效管理,切实把工作绩效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使实绩考核真正与干部使用挂钩;完善和细化容错纠错机制,切实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34.加大智慧型城市建设力度,尤其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推进网上行政审批、行政备案等各项行政服务工作,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5.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有关部门应牵头建设PPP服务中心,储备项目源和社会资本,并建立和完善对接平台。

    36.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增加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刚性约束条件。

    37.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8.做好海岸线资源保护、修复和建设,把星海公园、老虎滩公园、傅家庄浴场、夏家河子浴场等打造成一流的城市景观。

    九、“城市精神”方面

    39.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本市特有的地域风情、建筑风格等“基因”,有序实施城区生态修复和更新,对现存老旧街区实施保护性开发。

    40.打造城市精神应紧扣时代主题,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精神,加强城市精神内涵的阐释和宣传及城市印象的确立和传播;适当引进和承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体育赛事、电影节等节庆活动;政府应大力支持一方足球队建设,重塑中超劲旅,切实把大连足球名片恢复起来,打造开放、创新、文明、时尚的新大连。

    41.针对城市自身禀赋和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努力打造一批地标性的城市符号、城市记忆、城市名片。重新梳理大连特色风情,推出大连口号,制作形象短片,持续在央视刊播。建设航母博物馆,并衍生出一系列航母文化产品和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