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为大连发展献良策

来源:大连日报发布日期:2017-11-21

    为深入推动大学习大讨论“我为大连发展献良策”活动,市科技局在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中开展了“每一名机关干部献一条计策”活动,召开了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专家学者等参加的10个专题座谈会,围绕“九个聚焦”,梳理出24条意见建议。

    一、围绕聚焦“转变思想观念”献良策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理念和科技创新思想,创新工作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大胆突破制约科技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面对“两先区”建设要求,全面对标上海,有针对性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开拓大连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建设新征程。

    3.从“研发管理”到“创新服务” 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

    二、围绕聚焦“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献良策

    4.建设东北亚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截至2020年,建成东北科技创新中心,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截至2030年,全面实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建成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截至2050年,各类创新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和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的重要支点。

    5.打造未来型、先导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型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先导型产业,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围绕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献良策

    6.成立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连市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国内外科技创新动态,提出重大政策建议。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管理公共平台,对科技专项资金申请统一发布、统一管理。

    7.加强区市县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区市县与先导区目前的科技管理机构和人员力量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需求,应在编制上明确专门机构、配置充足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形成市、区科技管理联动机制。

    8.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指标权重。将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科技创新指标作为我市引进项目和支持本市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优化国企考核评价制度,鼓励国有企业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支持建立一批混合所有制的科技创新企业。

    四、围绕聚焦“扩大开放”献良策

    9.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大学以及国内大公司、科研机构与在连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等,支持全球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大连设立分支机构。

    10.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大连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动大连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11.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丰富“专交会”、“软交会”、“海创周”等国际性科技交流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承办各类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展览会等,进一步提升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五、围绕聚焦“创新引领”献良策

    12.坚持“一业一策”原则,推进未来型、先导型产业发展。在人工智能、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未来型、先导型产业领域,实施“一业一策”,即针对每个产业领域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使之成为我市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13.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立大连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筹建开放式的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策略,构建应用研究、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和人才培育等多层次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势能与经济动能高效转化。

    14.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洁净能源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功能平台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大连。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完善在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团队)库及企业技术需求库。

    15.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倍增计划。通过培育小微科技企业,培育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在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

    六、围绕聚焦“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献良策

    16.设立“科技创新最佳服务岗位”。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为行为准则,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落实好科技创新大会的各项工作措施。

    17.建立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性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确保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贯穿于科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七、围绕聚焦“人才强市”献良策

    18.聚焦未来型产业,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工作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融合度,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创新领域,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19.放宽相关人才计划评定支持标准。扩大高层次人才创新、科技人才创业支持对象范围,放宽顶尖及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之星支持范围和条件。适当放宽企业人才申报者的学位、职称要求,增加人才支持计划中企业人才的数量。

    八、围绕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献良策

    20.营造绿色宜居环境。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增强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城市内涝防治与雨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研发城市固体废物能源化、废物资源化高价值利用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关键技术。

    21.打造健康安心生活。制订与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保障食品安全供给。实现主要食品在全产业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智能追溯、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

    22.推进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面向我市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打造联合攻关、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研基地。

    九、围绕聚焦“城市精神”献良策

    23.大力弘扬科技创新文化。加强科技创新精神宣传,以黄大年、南仁东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及杰出的品格,弘扬“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让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科技人员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宽容包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24.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城市。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机制,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基层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完善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配齐区市县、开放先导区专职执法人员。实行发明专利授权资助普惠制,调动全社会申请发明专利的积极性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