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手机号
用户名
密 码

话题:关于城市道路维修等建议

网名:匿名网友 61.160.*.*2017-10-30 10:41
在城市道路维修上面,我注意到有两种模式: 1. 单价低,活好干,修路多,比方说,花100块钱维修100条路,每条路就是在表面上摊铺了很薄的一层柏油,当时焕然一新,然而几个月的时间就如同老太太的脸皮-----千纹万褶,甚至千仓百孔,高低不平,马葫芦盖一压就下陷,在上面开车如同在山地间越野。 2.单价高,活难干,修路少,也就是需要深挖路基,改造老旧管道,加厚石块稳定层,加厚沥青层,加厚黄白色道路标线,使用德国技术稳定马葫芦盖以防下陷。甚至摊铺耐磨降噪排水的沥青,同时改造路边石和人行道。 我建议今后主次干道尽可能采取第二种方式,原因很简单,虽然一次修路花钱多一些,但是持久耐用,无需每隔一两年就重修,而且道路的平整性,行车舒适性,美观度等等都大为提升,其实长远看,整体花钱更少,因为无需每年进行修整,而且因修路次数少而阻碍交通也更少。 其次,对于人行道的砖头,我也建议采用抗压耐磨的砖头,不要采用那些重物一压或者下几场雨就表面上千疮百孔的粉末砖头,而且人行道的铺装一定要严格标准,尤其是路基沙石稳定层的厚度,振捣是否结实等参数要重视,边角结合部是否使用水泥溜缝等等。 因为当前很多人行道不仅砖头表面磨损严重,而且坑洼不平,走路容易崴脚,下雨后走在某块松动的砖头上会溅起一脚的泥水,说明砖头下面空虚不平,严重松动。 最后,对于一些人行道旁边的绿化带,我发现有不少一下大雨就黄泥汤顺坡流淌到人行道上,变得泥泞肮脏(远的不说,就是中山路的不少路段都存在此种现象),因此我建议对于那些泥土高于人行道的绿化带一定要设计较高的边石拦住泥土(边石建议高于泥土10厘米以上),以免于下大雨后黄泥流淌。
[4]
跟帖0条 有514人参与
  •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