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保护大连老城历史文化,开发现代化新城区
网名:匿名网友 120.52.*.*2017-11-06 09:21
我只是一名太普通的大连市民。一个土生土长的80后壮年。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未离开过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有着非一般的热爱。那么就最近这几年大连的发展吐槽点正额八经的事吧。首先,大连历史文化没了…真没了。最早大连市内满大街都是各种日式、俄式等外国风格的建筑,完后这么几年,全扒拉差不多了。为何不保留这些历史建筑呢?不说别的,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等等发达国家,他们不知道扒了旧的、矮的,盖高的、新的吗?人家不比我们落后,相反,人家看的更长久。为何呢?因为老城不光有历史底蕴的建筑,而且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自然形成了相对配套完善的公共资源。20年前的中山区大概(假设)居住5万人,那么想对的医疗、教育、公路等等公共资源正好或者大于这5万人口的享用。所以以前的大连市内规划并不落后。只是到了千禧年往后,大动土木,扒小房盖高楼。在短短的几年功夫,中山区人口猛增至15万人(假设)只是打个比方:一栋四个门洞六层高的楼,扒了,盖一个四个门洞,20层高的楼。凭空增加3倍多人口。而以前5万人享受的公共资源,现在变成15万人享受。所以根本就是不够用。造成了现在,交通、医疗、教育等等等等资源,哪个不是人挤人?炒的现在9中附近学区房都高达2万多一平,还是60年代的破房子。照这个速度发展,用不了多久,市内恐怕难得青山绿荫了。遍地高楼大厦水泥地。这样的城市,满中国太多相似了。没了咱们大连特有的海滨城市味道。综上所述,政府有点冤,为啥?因为,地得卖,财政得有收入,人口还要引进,人多地多才能发展。那么其一,就从今天开始好吗?停止大连市内四区的高层建筑审批,维修完善未扒的历史建筑。比如东关街,为何不能发展成类似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这种商业旅游街?现在大连的管理真是没味道没文化。小吃的味道没了,市井的文化没了。城管一来,啥都没了,满大街溜空。上周三晚8点在青泥洼桥新玛特门口,竟然没有人在溜达,太凄凉了…本来营造人气的小摊小店全都没了,那谁还在那溜达。真是无为之治!其二,大力发展新城区建设,把该来的人都引到金普新区瓦房店庄河新区,一直往北发展。在那里就像盖新城似的,把企业、人才引进来,完善公共配套资源,道路、医疗、教育、绿化、排水等(说到排水管沟,我想说为何不在人行道两侧挖方形地下管网通道,维修安装都方便。看看现在大道上,全是马葫芦。才修的新马路,煤气来了,扒。自来水来了,扒。有线电视来了,扒。没修几天的新马路能扒了填填了扒好几遍。那财政的钱就那么作祟吗?)让新大连人都往北扩张,别再挤在市内四区了。新城区完善政府、医疗、教育等机构,给好医院好学校的医生,老师分分,给些政策补偿,让他们去新城区服务。这样还减轻市内的医疗、教育压力。这样用不了多久新城区也绝对趋于完善。这几个开发区,一定要各有特色,不能大体相同。现在改还不晚。这样未来的大连市老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城有着现代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及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这样才会引来更多的人才及企业来咱们大连投资发展。最后,就是想说明,其实很简单,很关键的词:人口容积率。大连市内四区已经或者超越“饱和”了!!别再往里塞人了。以后新大连市民,严格控制在市内四区落户!